三、反覆練習、分門別類。新學的事物經過反覆複誦、複習、運用,比較容易內化成穩固的長期記憶。

記憶時可以將新資訊和自己腦中的舊資訊連結,例如談到颱風,可以連結自己曾經歷過的颱風經驗等。

此外,王淳慧建議,可以運用「分類」的技巧,將新的知識在腦中組織歸納,重新整理後會更容易記憶,要提取時,也比較有線索。

林克能舉例,如給老人家看十二張圖後,短時間將圖蓋起,再要他複誦十二張圖上的內容,多半人無法說得完全。

但如果將十二張圖內容分門別類,如有動物、植物、形狀等,這些大項目就像勾子,容易記憶,且記得這些大項,就容易想起大項內的細部內容了。

另一種練習的方法,是「用自己的話再說一遍」,把聽過的資訊用自己的話轉述給別人聽,「換句話說」,可以加深記憶。


 四、生活中多點變化,不讓大腦安逸。王淳慧建議,例如上班上學時,不妨偶爾變換路線,走一條不同的路,不要心不在焉的走,而是花心思觀察路上不同的風景、店面、人群。

此外,多學習新事物,讓生活多元豐富,無論是藝術、唱歌、手工藝、玩遊戲等,經常刺激腦部,投資、挑戰自己,而不是讓腦子進入一切習慣的「省電」安逸模式。

 

五、保持運動的習慣。規律的運動,可以減低失智風險

林克能指出,人做動作,也需要大腦,如果只是一直躺著,腦子也不需要運作,自然就會容易退化。

 

六、避免不良的生活習慣與體態。李卓育指出,抽菸會讓血管阻塞,使得腦部的循環變差;過量的飲酒,又不吃東西,很容易缺乏維生素B1,影響腦部運作;熬夜、睡眠不足、營養不均衡等,也都會有影響。

此外,肥胖、高血壓、高血脂、高血糖也是失智的危險因子,應該適當飲食,維持健康體態。台灣失智協會建議採「地中海飲食」,可以降低阿茲海默症的風險。包括多攝取蔬果、豆類、堅果、未精製穀類、未飽和油脂、含omega-3脂肪酸的魚類等。

 

七、留意疾病徵兆。失智症在生活發生問題前,腦部早就發生變化。必須留意生活中的微小徵兆,及早預防,才能延緩退化。

台灣失智症協會引述美國失智症協會提出的失智症十大警訊(以最常見的阿茲海默症為例),包括:記憶力減退影響到生活、計劃事情或解決問題有困難、無法勝任原本熟悉的事物、對時間地點混淆、有困難理解視覺影像和空間之關係、言語表達或書寫出現困難、東西擺放錯亂且失去回頭尋找的能力、判斷力變差、從職場或社交活動中退出、情緒和個性改變。

 

台灣失智症協會也提供「極早期失智症篩檢量表」,供民眾上網自我檢測。http://www.cw.com.tw/article/article.action?id=5078386